close

在「覺察」自己內在時,【誠實】是很重要的
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,這樣可以讓我們【"看"清楚】自己內在的每一個部份的我們,
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,那就是【仁慈】,只有誠實卻不仁慈,會讓我們反省過度,
就好比一個只重法律卻沒有人情的制度,這會造成壓抑與逃避的內在,
我們過於嚴苛,對別人不如所謂的法時,就會感到他很厭惡,
影響至外在世界,人與人之間的暴力、社會運動與戰爭於焉而生。

 覺察自己,是為了什麼?(無論是用澄心、打坐、靜心…各種方法),為了討好老師嗎?
為了要成為一個什麼嗎?為了上天國嗎?為了當一位"好的"教徒嗎?如果有【為了什麼】,
那就是【帶著罪惡感的自己】在做覺察,這樣的罪惡感會讓自己在覺察時,
常常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完美,所以覺察做到對自己誠實之後,
就不會是誠實與否的問題了,而是【對自己仁慈不仁慈的問題了】。

 尊重自己每一個升起的念頭,這個非常重要,
因為尊重衪們,等於尊重整個宇宙--這就是真正的仁慈--我們因為願意覺察,
變得有【勇氣】、【誠實】、【仁慈】,如果說有勇氣的覺察自己是成長的開始,
那麼,仁慈的對待每一個升起的念,就是【接受自己】了。
佛法裡有個很文言難懂的「空」--那是指「虛空」,【可以擺下任何東西的空間】,怎麼塞都塞不滿的空間。

我們對自己的每份感覺都接受(仁慈的接受自己),
不論喜歡討厭都接受,接受就是大開放,【開放,就是空】。
是以--盡虛空,遍法界,就是這個意思。在開放的空性中,我們才會承認自己的感受,
所以勇敢的面對真實的自己(的一部份),就已是處在不評斷的空性中。

對自己慈悲之後,能否也對他人慈悲?這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,
因為我們可能會遇到不友善、會傷害我們的人,那會讓我們開始產生封閉,記得,
覺察這些不好的感受,即使他們讓我們感到痛苦,也要去覺察出來,
覺察之後,會讓我們採取正確的行動,有知有覺的存在,
會讓人主動產生變化,這就是「真正的傾聽」帶來的效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a 的頭像
    Mara

    Mara的小宇宙

    M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