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摘自赫曼.哈格頓(Hermann Hagdorn)之史懷哲傳記一書
 

史懷哲令人崇敬的偉大行誼雖然都發生在非洲,
但是他的出生地、他的故鄉、他的家庭、他的親人、他的鄰居、他的同學、他的老師……
才是他愛心萌芽的地方、才是他善念滋長的因素。
肉湯事件的平等心、悲憫心,彈弓事件的尊重生命……從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中,我們看到史氏特別的人格特質:
真誠的關懷他人、認真的思考遇到的問題、切實的實行心中的想法。
想要去做的事,則永不妥協。他喜愛音樂,鍥而不捨,終於成為巴哈音樂權威;
他喜歡思索人生問題,並尋求解答,終於獲得哲學博士;
當牧師,為人們排憂解難,是他的素志,二十五歲時就獲神學碩士學位,榮任副牧師。
當他看到非洲地方缺乏醫療人員的報導時,就重新投入醫學,不畏艱苦,
花七年的時間取得醫學博士學位,奔赴蠻荒,義無反顧。

  史氏的大半生都投身於熱帶叢林中,為解救當地土著的身心而努力,其中的挫敗折磨、艱難、欣慰,
本書中都有詳實的紀錄。史氏把拯救他人的不幸與貧窮,當成自己的責任。
他前往的地方─法屬赤道非洲蘭巴倫,是一片蠻貊的原始林區,
迎接他們的是無涯的參天巨木、水、毒烈的陽光、特大的昆蟲蚊蠅和土人的病痛與貧窮。
傳教辦事處的破雞捨是他最初義診的地方,心臟病、肺病、精神病、脫腸、橡皮病和膿傷的患者極多。
熱帶赤痢、痲瘋、昏睡病、日曬症及疥癬更是普遍而可怕,最難對付的強敵卻是土人對病痛的錯誤觀念,
以及慵散、偷竊和浪費的習性。

  土人喚他「歐剛加」─神人。史懷哲日以繼夜醫治他們的身體,關懷他們的靈魂。
他也是土人的嚴父、兄長、工頭和密友。在叢林中,他親自和土人一起建醫院,自製磚頭、配藥方、拓農場。
歷經兩次世界大戰,史懷哲夫婦因為他們德國人的身份而被拘禁,或被關入法國俘虜營,他們因此感染赤痢和日曬症。
很長一段時間,他們飽受病痛的折磨,也經常面臨饑荒和資金短缺,他到歐洲各國舉辦演說和演奏會籌款,
他的熱情終於引起主教和世界各國愛心人士的迴響。他不斷擴充設備,重建醫院,以便照顧更多的病人。

  在蠻荒之地,他不但行醫救人,也彈奏巴哈,讀歌德,寫「文明的哲學」,他領悟出「敬畏生命」的真理,
他說:「如果對生命的尊重不能及於其他一切生命,那就是不徹底。」
他不但完成自己的理想,也沒有放棄個人的興趣,他以無比的毅力,開展出豐富動人的生命篇章,令人激賞!

  細讀史氏一生,任誰都不能不被他的崇高心靈所感動!
他無私的愛,遍及土著,還包括一切其他生命,他的醫院也是寵物之家呢!
他對土人的愛是不存偏見、真心尊重的,他高貴的情誼,只想到利他、為別人,絕無私心。
像這樣的宗教家精神,令人敬佩而神往,在我們閱讀、讚歎史懷哲一生的同時,希望也能從內心興起一些傚法的念頭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a 的頭像
    Mara

    Mara的小宇宙

    M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